EnglishEnglishFrancais
精彩网络课堂
[收藏] [RSS订阅] [打印] [字号: ]

初级会计职称考前串讲

作者:佚名    试卷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

    

综合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销售的产品为应纳增值税产品,增值税税率为17%,产品销售价格中不含增值税额。产品销售成本按经济业务逐笔结转。所得税税率33%,公司2007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向B公司销售甲产品一批,销售价格535 000元,产品成本305 000元。产品已经发出,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已向银行办妥托收手续。
  (2)根据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对应收账款计提20000元坏账准备。
  (3)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当年收到第一笔款项10000元,已存入银行。
  (4)收到B公司甲产品退货。该退货系华新公司20×7年售出,售出时售价共计2000元,成本1750元,该货款当时已如数收存银行。华新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退货款项,退回的甲产品已验收入库,并按规定开出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5)年末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40000元,公允价值为41000元。
  (6)计提已完工工程项目的长期借款利息3 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发生的管理费用5 000元,销售费用2 000元。
  (7)销售产品应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1400元,应交的教育费附加600元。
  (8)计算应交所得税(不考虑纳税调整事项)。
  要求:
  (1)编制甲公司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除应交税费科目外,其余科目可不写明细科目)。
  (2)编制甲公司2007年度的利润表。
               利 润 表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度      单位:元

 项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答案】
  (1)编制会计分录:
  B公司销售甲产品并结转销售成本:

  借:应收账款               625 9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3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0 9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5 000
    贷:库存商品               305 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
     贷:坏账准备              
20000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预收账款              
10000
  销售退回:

  借: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贷:银行存款               
2340
  借:库存商品               
175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75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0
  计提借款利息和支付费用:

  借:财务费用               3 000
    贷:应付利息               
3 000
  借:管理费用               
5 000
    销售费用               
2 000
    贷:银行存款               
7 000
  计提相关税金及附加: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1 400
          ——应交教育费附加      
600
  应纳税所得额

  =535000-305000-20000-2000+1750+1000-3000-5000-2000-2000=198750(元)
  应交所得税=198750×33%=65587.5(元);
  借:所得税费用         6558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5587.5
   2)编制利润表

                利 润 表
  编制单位:华新公司     20×7年度     单位:元

  项

 本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533000

  减:营业成本

 303250

  营业税金及附加

 2000

  销售费用

 2000

  管理费用

 5000

  财务费用

 3000

  资产减值损失

 20000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1000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0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198750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198750

  减:所得税费用

  65587.5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133162.5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第七章 成本核算

 

一、命题规律
  本章基本上可以作为新增的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将2006年教材第六章中费用一节中的生产成本相关内容扩展而成的。作为新的一章,既可以对基本知识考查客观题,还可能对要素成本及成本分析的内容出计算题,甚至有将成本核算的内容与成本分析的内容结合考查综合题的可能。

二、重点难点
(一)基本生产成本的核算
  1.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2.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
  如果是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成本,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3.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设有直接人工成本项目的生产工人工资、福利费等职工薪酬,应单独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和所属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借方(在明细账中记入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同时,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按计时工资分配直接人工成本、按计件工资分配直接人工成本。
(二)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进行的。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成本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个受益单位或产品。
  2.交互分配
  应先对各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进行分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成本,按对外提供劳务的数量,在辅助生产以外的各收益单位进行分配。
 (三)制造费用的核算
  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应当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
  分配制造费用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分配方法一经确认,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四)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重点)
  月末如果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归集的月初在产品生产成本与本月发生的成本之和,则应当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4.约当产量比例法: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6.定额比例法: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按照两者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比例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比较准确、稳定,但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五)产品生产成本分析
  1.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100%
  2.产品总成本的分析
  (1)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一般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进行分析。
  (2)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本期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二是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
  3.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2)各主要项目分析
  第一,直接材料成本的分析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计划数量)×计划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
  第二,直接人工成本分析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实际工时-标准工时)×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
  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实际工时×(实际每小时工资成本-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收藏] [RSS订阅] [打印] [字号: ]